融合课堂,“研”无止境
-----小学部六年级学科融合大课堂
2022年9月6日,六年级组林老师执教《草原》一课,拉开了拔萃小学部语文研究课序幕。教师借高质量的文本,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,促进学生深度思考,走向更广阔的自主阅读空间。
本节课呈现四方面特点:
教学内容精粹——老舍的经典之作;制定目标精准——依新课标和单元训练点,对准课后练习题而定;设计环节精练——学生针对文中比喻、拟人、对比等修辞手法,进行读、议、说、仿的训练;提取精华精讲——本课独特之处“情景交融”的写法及表达效果,配合声、像、乐演示,使草原之美立体呈现,有如临其境之感。
课后,经教研组点评研讨,决定依据新课标要求,借此经典文本,进行“学科融合”尝试。
2022年10月13日,《致敬经典,诗画草原》学科融合课开讲,这是继《草原》研究课的拓展延伸,有密度、有深度、有亮度、有实效。
1、有密度。践行新课标要求——沿所读内容想开去。全面深入了解老舍生平、写作背景、语言特点及其主要作品,激发学生阅读老舍《龙须沟》、《茶馆》、《骆驼祥子》等名著的兴趣。
2、有深度。这节课设计合理:以“作家、作品、立意”三个环节逐一展开。
老师引领学生走近作者“老舍”。在亲切交流中穿插学生对《茶馆》、《龙须沟》剧中精彩片段的演绎和人物对白,形式自然,且生动传神。
进而回归《草原》文本,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《草原》一碧千里的辽阔之美, 蓝天碧野的颜色之美, 小丘羊群的线条之美。而祁蕊老师和着刘春英老师高亢的蒙古歌,跳起豪放的蒙古舞,在场师生情不自禁且歌且舞,逼真再现课文所描写的“盛装、盛宴、盛情”,深刻演绎“蒙汉情深何忍别,天涯碧草话斜阳”这一场景,使新中国呈现出的“民族大团结”主题,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心中。
3、“有亮度”。这节课,教学模式转换、教学手段更新,更有数字技术的介入,声像,歌舞,音乐,绘画的穿插,让人耳目一新,使课堂灵动又充满生气……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作者是如何以其犀利的笔触刻画出经典“人物”和事件,体会出新、旧社会两重天的时代印记!
本次融合课,聚焦“经典”,优化教学内容,不仅对学生具有“吸引力”,更对学生“培养学习兴趣”和“树立正确价值观”产生深远的“影响力”。课后,学生中掀起阅读名著高潮。“读”占鳌头,提升语文素养;探索融合课堂,“研”无止境。